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古诗文集 > 临江仙 · 送王緘

临江仙 · 送王緘

临江仙 · 送王緘朗读

忘却成都来十载,因君未免思量。

凭将清泪洒江阳。

故山知好在,孤客自悲凉。

坐上别愁君未见,归来欲断无肠。

殷勤且更尽离觞。

此身如传舍,何处是吾乡?

相关诗文:
临江仙 · 送王緘全文赏析
暂无
临江仙 · 送王緘诗词注解
临江仙:词牌名,原是唐教坊曲,後用作词牌。《乐章集》入「仙吕调」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高平调」,元高拭词注「南吕调」。李後主词名《谢新恩》。贺方回词有「人归落雁後」句,名《雁後归》。韩涧泉词有「罗帐画屏新梦悄」句,名《画屏春》。李易安词有「庭院深深深几许」句,名《庭院深深》。《临江仙》源起颇多歧说。南宋黄叔旸《花庵词选》注,「唐词多缘题所赋,《临江仙》之言水仙,亦其一也。」明董逢元《唐词纪》认为,此调「多赋水媛江妃」,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。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。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「岸阔临江底见沙」谓词意涉及临江。「临」本意是俯身看物;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。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。像东汉袁康、吴平《越绝书》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,东晋王子年《拾遗记》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。此外,还有琴高、郭景纯、陶岘(Xiàn)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。另外,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、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,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。按《临江仙》调起于唐时,惟以前後阕起句、结句辨体,其前後两起句七字、两结句七字者,以和成绩词为主,无别家可校。其前後两起句七字、两结句四字、五字者,以张子澄词为主,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、李後主词之前後换韵、顾夐(Xiòng)词之结句添字类列。其前後两起句俱六字、两结俱五字两句者,以徐昌图词为主,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。其前後两起句俱七字、两结俱五字两句者,以贺方回词为主,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、冯正中词之前後换韵、後阕第四句减字、王逐客词之後阕第四句减字类列。盖词谱专主辨体,原以创始之词、正体者列前,减字、添字者列後,兹从体制编次,稍诠世代,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。他调准此。双调小令,五十八字,上下阕各三平韵。约有三格,第三格增二字。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,声情掩抑。柳耆卿演为慢曲,《乐章集》又有七十四字一体,九十三字一体,汲古阁本俱刻《临江仙》,今照《花草粹编》校定,一作《临江仙引》,一作《临江仙慢》。 王缄:龙榆生笺:「彊邨先生曰:『按本集《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,钱塘既行送之》,施注:「王箴字元直,东坡夫人同安君之弟也。」王缄未知箴否。』」 江阳:傅子立注:「江阳,江北也。水北为阳。」 故山:《东坡外集》作「故人」。 无肠:傅子立注:「《广记》:『祖价遇鬼,鬼作《思家》诗云:「佳人应有梦,远客已无肠。」』」刘尚荣按:「见《太平广记·卷三百四十四·〈鬼·祖价〉》,出《会昌解颐录》,『佳』原作『家』。」《太平广记·卷三百四十四·〈鬼·祖价〉》:「进士祖价,咏之孙也。落第後,尝游商山中,行李危困。夕至一孤驿,去驿半里已来,有一空佛寺,无僧居,价与仆夫投之而宿。秋月甚明,价独玩月,来去而行。忽有一人,自寺殿後出,揖价共坐,语笑说经史,时时自吟。价烹茶待之,此人独吟不已。又云:『夫人为诗,述怀讽物。若不精不切,即不能动人。今夕偶相遇,後会难期,辄赋三两篇,以述怀也。』遂朗吟云:『家住驿北路,百里无四邻。往来不相问,寂寂山家春。』又吟:『南冈夜萧萧,青松与白杨。家人应有梦,远客已无肠。』又吟:『白草寒路里,乱山明月中。是夕苦吟罢,寒烛与君同。』诗讫,再三吟之。夜久,遂揖而退。至明日,问邻人,此前後数里,并无人居,但有书生客死者,葬在佛殿後南冈上。价度其诗,乃知是鬼。为文吊之而去。出《会昌解颐录》」 「此身如传舍」句:傅子立注:「《汉书》:『平恩侯许伯入第,盖宽饶贺之。酒酣,宽饶仰视屋而叹曰:「美哉!然富贵无常,忽则易人,此如传舍,所阅多矣。唯谨慎为得久,君侯可不戒哉!」』」刘尚荣按:「详见《汉书·卷七十七·盖宽饶传》。」龙榆生笺引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「盖宽饶字次公,魏郡人也。……平恩侯许伯入第,丞相、御史、将军、中二千石皆贺,宽饶不行。许伯请之,乃往,从西阶上,东乡特坐。许伯自酌曰:『盖君后至。』宽饶曰:『无多酌我,我乃酒狂。』丞相魏侯笑曰:『次公醒而狂,何必酒也?』坐者毕属目卑下之。酒酣乐作,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,为沐猴与狗斗,坐皆大笑。宽饶不说,卬视屋而叹曰:『美哉!然富贵无常,忽则易人,此如传舍,所阅多矣。唯谨慎为得久,君侯可不戒哉!』因起趋出,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,失礼不敬。上欲罪少府,许伯为谢,良久,上乃解。」
临江仙 · 送王緘创作背景
此词将送别的惆怅、悼亡的悲痛、政治的失意、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,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。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、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,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。 开头两句「忘却成都来十载,因君未免思量」,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。苏东坡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嫁到苏家以後,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。东坡於婚後五年开始宦遊生涯,王弗便在东坡身边充当贤内助。东坡性格豪爽,毫无防人之心,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於逢迎的所谓「朋友」,夫妻感情极为深笃。不料到治平二年,王弗突然染病身亡,年仅二十六岁。这对东坡来说,打击非常之大。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,他衹好努力设法「忘却」过去的一切。而大凡人之至情,越是要「忘却」,越是不易忘却。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东坡,其间相隔正好「十载」,这「十载」东坡没有一年不在想念王弗。「忘却」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,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。但是王缄的到来,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;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。「凭将清泪洒江阳」,凭,凭仗,烦请。这句的意思是:今日送别,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,洒向江头一吊。王缄此来,与东坡盘桓数日,东坡得知「故山好在」,自感宽慰,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,赋归无日,成为天涯孤客,於是,不禁悲从中来。所谓「悲凉」,意蕴颇豐。东坡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,内心本来就有一種压抑、孤独之感,眼下与乡愁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在一起,其心情之坏,更是莫可名状了。 过片「坐上别愁君未见,归来欲断无肠」,切入送别的词旨。毋庸置疑,王缄的到来,在东坡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幾分暖意,而现在王缄又要匆匆离去,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,於是国忧、乡思、家恨,统统融进了「别愁」之中,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。「归来欲断无肠」,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後,愁肠皆已断尽,以後虽再遇伤心之事,亦已无肠可断了。「殷勤且更尽离觞」一句,意在藉酒浇愁,排遣离怀,而无可奈何之意,亦见於言表。结尾两句,东坡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云:「富贵无常,忽则易人。此如传舍,阅人多矣。」本词「此身如传舍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,以寓「人生如寄」之意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云:「古者谓死人为归人。夫言死人为归人,则生人为行人矣。行而不知归,失家者也。」歇拍「何处是吾乡」暗用其意。对此,顾随评曰:「人有丧其爱子者,既哭之痛,不能自堪,遂引石次仲《西江月》词句,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:『譬似当初没你。』常人闻之,或谓其彻悟,识者闻之,以为悲痛之极致也。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。」(《顾随文集·东坡词说》)
临江仙 · 送王緘作者简介

苏轼
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
【生卒】:1036—1101
【介绍】:

宋眉州眉山人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苏洵子。仁宗嘉佑二年进士。再中制科。为凤翔府签书判官,召试得直史馆,摄开封府推官。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,出为杭州通判。徙知密、徐、湖三州。元丰中,因诗托讽,逮赴臺狱,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。哲宗即位,起知登州,累官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兼侍读。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,会大旱,饥疾并作,轼请免上供米,又减价粜常平米,存活甚众。杭近海,民患地泉咸苦,轼倡浚河通漕,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,民德之。元佑六年,召为翰林承旨,寻因谗出知颍州,徙扬州。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,后贬惠州。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,居昌化。徽宗立,元符三年赦还,提举玉局观,復朝奉郎。寻病逝常州。谥文忠。所作诗文清新畅达,作词豪放,开拓内容,突破绮靡词风,工书善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志林》、《东坡乐府》、《仇池笔记》《论语说》等。

全宋诗

苏轼(一○三六~一一○一),字子瞻,一字和仲,自号东坡居士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仁宗嘉佑二年(一○五七)进士。六年,试制科,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。英宗治平二年(一○六五),除判登闻鼓院,寻试馆职,除直史馆。三年,父洵卒,护丧归蜀。神宗熙宁二年(一○六九),服除,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,权开封府推官。四年,通判杭州。历知密州、徐州。元丰二年(一○七九),移知湖州,乌臺诗案狱起,贬黄州团练副使。四年,移汝州团练副使。八年春,得请常州居住,十月知登州。寻召除起居舍人。哲宗元佑元年(一○八六)迁中书舍人,改翰林学士。四年,知杭州。六年,除翰林学士承旨,寻知颍州。历知扬州、定州。绍圣元年(一○九四),贬惠州。四年,再贬儋州。徽宗即位,赦还,提举玉局观。建中靖国元年,卒于常州,年六十六(按:轼生于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,时已入公元一○三七年)。孝宗时谥文忠。有《东坡集》四十卷、《后集》二十卷、《和陶诗》四卷等。《宋史》卷三三八有传。 苏轼诗,卷一至卷四六,以清道光刊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为底本,卷四七、四八,以清干隆刊冯应榴《苏文忠诗合注》为底本。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《东坡集》《东坡后集》(残,简称集甲)、宋刊半叶十二行本《东坡集》《东坡后集》(残,简称集乙,集甲、集乙合称集本)、宋眉山刊《苏文忠公文集》(残,简称集丙)、宋黄州刊《东坡先生后集》(残,简称集丁),宋刊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》(简称集戊)、宋刊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》(残,简称集注)、宋嘉泰刊施元之、顾禧《注东坡先生诗》(残,简称施甲)、宋景定补刊施、顾《注东坡先生诗》(残,简称施乙,施甲、施乙合称施本)、宋黄善夫家塾刊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》(简称类甲)、宋泉州刊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》(残,简称类乙)、元务本书堂刊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》(简称类丙,类甲、类乙、类丙,合称类本)、明成化刊《东坡七集》(简称七集)、明万历刊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》(简称外集)、清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(简称查注)、清冯应榴《苏文忠诗合注》(简称合注)。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;一为清人、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,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《施注苏诗》(简称何校),卢文弨、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(分别简称卢校、纪校),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《东坡七集》(简称章校)。卷四八所收诗篇除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》外,还分别采自《春渚纪闻》、《侯鲭录》等书,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。新辑集外诗,编为第四九卷。 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,公按:谓苏轼还朝,侍宫师按: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,下夔、巫,十二月至荆州作。

词学图录

苏轼(1036-1101) 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人。苏洵长子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词》。

黄鹤楼志

卷:人物篇

苏轼(1036~1101) 宋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嘉佑二年(1057)进士。历官杭州、湖州等地。因“乌台诗案”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筑室东坡,自号东坡居士。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。卒谥文忠。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,词开豪放一派,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;与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;亦工书画,书法同蔡襄、黄庭坚、米芾并称“宋四家”。有《东坡全集》等。曾作诗《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》、填词《满江红·寄鄂州朱使君寿昌》,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。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。

苏轼诗文推荐
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 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
昨夜霜风,先入梧桐。浑无处、回避衰容。问公何事,不语书空。但一回醉,一回病,一回慵。 朝来庭下,光阴如箭,似无言、有意伤侬。都将万事,付与千钟。任酒花白,眼花乱,烛花红。
灯火钱塘三五夜。明月如霜,照见人如画。帐底吹笙香吐麝,更无一点尘随马。 寂寞山城人老也。击鼓吹箫,却入农桑社。火冷灯稀霜露下,昏昏雪意云垂野。
一别都门三改火,天涯踏尽红尘。依然一笑作春温。无波真古井,有节是秋筠。 惆怅孤帆连夜发,送行淡月微云。尊前不用翠眉颦。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十年生死两茫茫。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 夜来幽梦忽还乡。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,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 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?夜阑风静縠纹平,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突兀隘空虚,他山总不如。 君看道傍石,尽是补天馀。
柳庭风静人眠昼,昼眠人静风庭柳。香汗薄衫凉,凉衫薄汗香。 手红冰碗藕,藕碗冰红手。郎笑藕丝长,长丝藕笑郎。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携手江村,梅雪飘裙。情何限、处处销魂。故人不见,旧曲重闻。向望湖楼,孤山寺,涌金门。 寻常行处,题诗千首,绣罗衫、与拂红尘。别来相忆,知是何人。有湖中月,江边柳,陇头云。
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 万里归来颜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试问岭南应不好?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望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家。 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。
清夜无尘,月色如银。酒斟时、须满十分。浮名浮利,虚苦劳神。叹隙中驹,石中火,梦中身。 虽抱文章,开口谁亲。且陶陶、乐尽天真。几时归去,作个闲人。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。
花褪残红青杏小。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枝上柳绵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! 墙里秋千墙外道。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笑渐不闻声渐悄,多情却被无情恼。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。 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、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